提示
提示
提示
请先登陆!

医学资讯(六十一) |大肠瘜肉可演变成癌症 定期肠胃镜检查助预防

现时大肠癌在香港的癌症排行头三位,大肠癌的病发年轻化,50岁宜接受肠胃镜检查,到底肠胃镜有多大帮助呢?早前《健康旦》请来外科专科医生夏威医生,解答有关大肠癌及照肠胃镜的相关问题。

 

主持:胃癌一定要照胃镜和肠镜。大肠癌或胃癌都会照肠胃镜。两样是有关连,怎样会形成大肠癌和胃癌这两种病呢?

 

夏医生:我们会说肠胃,其实即是消化道。消化道的结构,表面有黏膜层,不停有新陈代谢、不断修复,然后又会生新的出来。过程中牵涉到细胞的繁殖和分裂,每一次分裂时也有机会出现错误,叫做基因突变。癌症的形成就是一连串基因突变,所谓失控,所以癌症一般定义是生长失控,控制不到的,生的很快很多,扩散后影响到器官。

 

刚才说的肠胃,因为特别快轮替而叫新陈代谢,所以机会率自然高很多。其实肠癌和胃癌有少许分别的,肠癌在东方人社会的病发率较高和年轻。医学上发现这是因为饮食,饮食上缺少新鲜蔬菜、维他命和太多肉类,影响到肠的运作,继而牵涉到瘜肉的产生。我们知道由肠的瘜肉变成癌症差不多十年,早期没什么病征的,所以第一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令病发率高了,二来因为病征不明显,比较迟发觉,继而发觉后已经扩散,治疗效果便不太好,于是肿瘤病发变高,死亡率也高,所谓癌症杀手。

 

主持:刚才你说年轻化。一直听说五十岁后要检查,做肠胃镜。假设本来是五十岁患病机会大,你所说的年轻化是五十岁以下病发多了,还是更年轻? 所以大家才警觉说年轻化,可能说只是二十至三十岁可以没事,还是已经要留意?

 

夏医生:年轻化是指病发的年龄层下降及有增加情况。我个人经验遇过一位二十七岁,是一位护士。她是有病征才发觉,那时已是后期,所以这便是年轻化。虽然大部份病人不是太年轻,可以说算是幸运,病发时已是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但刚才说病变的过程其实很早开始,这牵涉到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所以有个概念是筛查性的肠镜。

 

你刚才说五十岁,其实在西方社会开始了许久,因为肠癌在西方社会很早已发现重要性。慢慢这几年,政府也推行肠癌的筛查计划,筛查的意思是在病征未出现时做检查,这概念应用在肠癌上亦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知道肿瘤由良性瘜肉发展而成,良性瘜肉如果及早发现,将它移除就像将炸弹拆下,不会继续恶化,这个意义重要过及早诊断癌症,因为诊断癌症,无论怎样医治也有机会复发。如果良性瘜肉,将来有机会变癌症,将它移走便再没风险,所以这会差很远。

 

主持:移除瘜肉便要到这里,是高清4K照肠胃镜。这个肠胃镜对于大肠、胃的癌症有多重要呢? 它的重要性有多少?

 

夏医生:在诊断方面非常重要,因为刚才也说病征不太明显,无论是肠癌,甚至肠瘜肉根本没病征。胃癌也同样,早期病征不明显,所以如果要看肠内细微变化,例如:很小的瘜肉是黄豆的尺寸,甚至绿豆的尺寸,再小一点芝麻般,你根本不会见到,任何扫描也不足以看到的,但内窥镜可以直接看到肠内。进一步除了诊断效果,还有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是可以移除。

 

主持:百分比或比例上是十个人来检查会有多少人有瘜肉?是很普遍,还是因何事而有瘜肉?

 

夏医生:我引用大约六、七年前的数据,做了这个区域病人统计。有需要照肠镜的病人中,四十岁以上大概有百分之十的人有瘜肉,五十岁以上便有百分之十几至二十左右。

 

主持:我想问有一个人,例如像我这样。可以突然来照肠镜,还是要医生建议转介?

 

夏医生:最基本当然要找一位医生,要先了解你本身有没有病征、身体状况如何,要看第一你需不需要照肠镜。第二是你照肠镜是否安全,有没有其他毛病,例如你止血功能差的话,我们便要准备更多。当然要视乎你身体状况有什么需要,有些就算没病征,而且很年轻,也要看他的家族病历。因为有些肠癌具遗传性的,便要了解家族病例才判断,需不需要照,什么时候照或是有什么准备。

 

主持:之前一直有人叫我照肠镜胃镜。但我有很多担心和未知,鼓起勇气照之后,发觉整件事比想象中简单。肠癌胃癌这些普遍的,检查是值得鼓励的。

 

夏医生:没错,根据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五十岁后的成年人,有没有病征也建议照一次肠镜。如果完全没瘜肉,那便可以十年后才再照,因为刚才说大部份癌症由瘜肉演变,演变需要十年时间。当然有些例外,如家族遗传、高危病人等便要尽早开始。

 

(图文来自〈楷和〉)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本公司保留最后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