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下垂等于重症肌无力症?重症肌无力症是什么?
重症肌無力症(英文:Myasthenia Gravis,簡稱MG)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部分肌肉弱化,受影響的肌肉通常包括眼皮、下巴、吞嚥肌肉、頸部、四肢和呼吸肌肉等。患者的肌肉會無法正常收縮,一般患者會先出現眼皮下垂及出現視力模糊、重影等眼部重症肌無力症症狀。
如果病情嚴重至出現「重症肌無力危象」(MvasthenicCrisis),患者的無力症狀會增加,如四肢無力、吞嚥障礙,甚至呼吸困難等,有機會需要插喉協助呼吸,並同時可能會受感染或出現發燒等問題。
大部分重症肌無力症症狀在短暫休息後可得以緩和,患者有機會掉以輕心。延遲治療會為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甚至令病情惡化及演化成「重症肌無力危象」,危及生命。及早診斷及治療重症肌無力症,避免出現更嚴重症狀。
重症肌無力症的成因是什麼?
重症肌無力症成因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錯誤攻擊正常的身體組織,令肌肉活動和神經訊息傳遞受阻,引發重症肌無力症。
肌肉活動受神經訊息傳遞影響,而神經訊息傳遞則依靠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乙醯膽鹼」從運動神經細胞末端釋放,並透過運動神經細胞及肌肉纖維之間的空隙傳遞至肌肉纖維表面的「乙醯膽鹼受體」(Acetylcholine Receptors),控制肌肉收縮。重症肌無力症患者的免疫系統會錯誤攻擊「乙醯膽鹼受體」,令肌肉收不到「指令」而無法正常收縮及發力,引發重症肌無力症的症狀。
重症肌無力症有什麼常見症狀?
重症肌無力症的主要症狀是易疲勞性肌肉無力,即肌肉容易疲勞以至很難發力,而休息後會有短暫改善,症狀通常在晚上時會更明顯。重症肌無力症的常見症狀如下:
重症肌無力患者有機會出現「重症肌無力危象」,一旦發病,患者的無力症狀會在短時間內增加,如出現嚴重吞嚥困難及呼吸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如果患者出現這些症狀,應盡快尋求醫生的意見。
重症肌無力危象的風險因素是什麼?
一般病情穩定的重症肌無力患者出現重症肌無力危象的風險甚低,不過以下的因素有可能增加重症肌無力危象的風險:
· 偶發性感染(例如發燒感冒或流感)
· 快速減量免疫抑製藥物
· 手術
· 妊娠
· 分娩
· 某些藥物
如何檢查或診斷重症肌無力症?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會詳細檢視患者的病歷,因應需要安排各類型的檢查,從而作出準確診斷。重症肌無力症的相關檢查包括以下各項:
冰敷測試(lce Pack Test)
如果患者出現眼皮下垂,專科醫生會在患者眼皮上放置冰袋大約兩分鐘。如患者的眼皮在冰敷測試後可明顯張開,有機會是重症肌無力症的徵兆。
血液檢查
檢查患者體內是否有「乙醯膽鹼受體」抗體或「肌肉特異性酪氨酸激酶!抗體,這兩種抗體可以在重症肌無力症患者血液中檢測得到。
神經傳導測試(Nerve Conduction Study,NCS)
神經傳導測試會以微量電流重複刺激相關肌肉,如肌肉在重複刺激下出現無力及活動下降,即神經與肌肉纖維之間的訊息傳遞出現問題,有機會是重症肌無力症作怪。
電腦掃描(CT)或磁力共振(MRI)
有部分重症肌無力症患者因胸腺增生或胸腺瘤而發病,胸腔造影檢查如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可以診斷患者是否出現胸腺病變。
重症肌無力症有什麼治療方法?
重症肌無力症的治療方法視乎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而定。常見的重症肌無力症治療方法如下:
藥物治療
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處方不同藥物,如乙醯膽鹼酶抑製劑(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俗稱「大力丸」,能夠直接改善肌肉功能;類固醇(Prednisolone)或免疫抑製劑(lmmunosuppressive Therapy)則可抑制免疫系統製造可引發重症肌無力症的抗體。
手術治療
部分因胸腺體病變引發重症肌無力症的患者可接受手術切除胸腺或胸腺瘤,改善病情。
血漿置換(Plasma Exchange/Plasmapheresis)
血漿置換會從血液中去除攻擊神經和肌肉的物質,然後再將血液注回到體內,改善重症肌無力症症狀。
靜脈免疫球蛋白注射(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免疫球蛋白由眾多捐血者的血液中提煉而成,通過靜脈注射到患者體內,一般療程為二至五天。治療目的與血漿置換一樣,將血液內的不正常抗體排除,改善重症肌無力症症狀。
血漿置換及靜脈免疫球蛋白注射均屬於速效免疫系統治療,一般可以在數天內穩定重症肌無力症的症狀。不過相關治療效果只能維持數星期,並有相關的潛在風險,再加上成本效益等因素,一般會針對危重甚至有生命危險的病情下才使用。
(圖文來自《楷和》)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本公司保留最後決定權。